欢迎光临吉林中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联系电话:0431-86939830

吉林中谷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粮食行业检测设备
吉林中谷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便捷的检测仪器

全国咨询热线0431-86939830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公司动态

中国粮食经济 | 关于提升江苏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9-01来源:吉林中谷科技有限公司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强粮食应急保障统筹规划,高质量推进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粮食储备格局,建立平急结合的成品粮储备库存,粮食应急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一、江苏省粮食应急体系现状

应急预案日趋完善。江苏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做到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全覆盖。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结合疫情防控粮油市场保供需要,修订完善江苏省粮食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应对粮食突发事件的指挥机构以及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程序,压实相关部门责任,增强粮食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市、县参照省级预案修订地方粮食应急预案,夯实地方应急保供责任,构建起层级响应、小灾自救、大灾区域联动救助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目前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均已完成修订工作。

保障基础相对扎实。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地方储备改革,增加江苏省地方原粮储备,夯实应急保障物质基础。优化成品粮油储备,联合省相关部门重新测定并下达成品粮储备规模,确保江苏省成品粮储备符合国家要求。2021年,江苏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引导各市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建强政府储备的“缓冲地带”。

预警体系比较健全。制订全省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工作方案,成立粮食监测预警委员会,统筹协调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发挥粮食市场监测网点供需预警作用。组建省级分析师团队,定期编制市场分析报告,研判预警市场保供风险。依托44个国家级粮油价格监测点、141个省级粮油价格监测点,实时分析发布江苏省粮食品种价格信息,主要口粮品种市场价格监测率达100%。统筹开展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媒体服务管理等工作,正面引导社会预期。

应急网络比较发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应急体系建设要求,科学规划、加强统筹,部署各地调整优化粮油应急保供企业布局。目前拥有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家,省级粮食应急保障示范企业20家,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市、县基本实现应急体系网络化覆盖,全省共落实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561家、应急加工企业394家、应急配送中心95家、应急储运企业158家、应急保障中心32家。稻谷日应急加工能力1.39亿斤、小麦0.80亿斤、油脂1.31亿斤。应急加工企业成品粮油日加工能力可满足全省城镇人口3天的消费量。

扶持措施相对有力。下发关于支持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积极发挥粮油应急保供作用的政策措施指南,支持应急企业参与社会责任储备,优先安排成品粮油储备承储工作。优先支持应急保障企业改善仓储设施功能,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出台优惠政策,下发关于明确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应急保障企业执行农用电价格政策。苏州市虎丘区地方财政给予本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1~7万元/年的定额财政补贴,支持本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二、江苏省粮食应急体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应急指挥能力亟需加强。目前,江苏省尚未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一体化粮食应急保障指挥自动化信息平台,粮食应急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缺乏共享互通。一旦遇到突发事件,还不能自动生成应急指挥保障方案、及时准确提出粮食保障需求、优选应急物流主体、方式和线路,容易影响、制约粮食保障效率效能的发挥。

应急网点亟需优化。近年来,虽然江苏省加快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应急加工供应网点建设,总体数量、容量基本满足要求,但也存在点多面广、整体融合度低、统一管理难度大,以及功能单一、运营成本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要着眼新发展阶段要求,充分考虑未来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种类、特征、地域、危害程度等,统一优化布局,嵌入先进技术,推动多功能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应急保障效率亟需提升。目前全省已经认定了20家省级粮食应急保障示范企业,建设了一批码头,配置了一批设施设备,集聚了一批物流企业,粮食应急能力有力提升,但仍存在应急保障方式相对单一,多式联运、无缝联接发展不够,先进设备技术应用不足,未能利用好现代后勤保障的组织方式统筹推进应急保障体系网络建设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粮食应急保障需求。

三、提升江苏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措施建议

健全粮食应急保障机制。按照江苏省粮食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建立由交通、粮食和物资储备、发改、工信、财政、应急、商务等部门参加,行业协会及有关重点粮食保障企业参与的省粮食应急指挥保障机制,制定粮食应急保障法规制度,规范平时和应急时各单位的工作职能、主要任务、指挥程序等方面内容。平时定期组织练指挥、练协同、练运用、练保障,理顺指挥体制、职能关系,强化协同合作意识,及时发现解决制约粮食应急效率发挥的突出问题,夯实粮食应急保障基础,为快速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坚强保证。坚持资源信息共享、设施共用,着力提升一体化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完善,针对突发事件特点、危害程度,经常性组织粮食应急预案演练,确保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置内容、程序、方法等,筑牢粮食应急反应基础。

完善粮食应急保障服务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加快推进全省粮食应急保障设施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建设,并在重要节点城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应急粮食保障中心,整合优化粮食设施布局,提升设备性能及智能化管理水平。在优化现有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实现全省应急供应网点城乡全覆盖。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粮食物流产业园、重点物流基地等作用,统筹提升粮食筹措储备、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的保障能力。完善县域应急物流网络,做好县域与城市应急物流网络衔接,鼓励县城建设统一分拨中转粮食配送中心,必要时设立专用粮食运输通道或运输中转场站。支持骨干粮油企业、快递电商等单位推进集装单元化、智能投递设施、无人配送车(机)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打通粮食配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粮食应急保障供应链系统。突出“平战结合”,健全统一生产采购调配模式,强化规范管理,整合运力资源,确保粮食供应链安全、高效、畅通。整合不同运力物流资源,构建高效的粮食运输“绿色通行”保障机制,确保省内大通道不中断、全省服务网络不间断,形成全程“一站式”、全省无盲点、城配一体化的全省运力一张网。围绕粮食应急保供需要,遴选确定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重点粮食企业,实施动态追溯管理,采取合同、协议等方式,明确平时和应急时生产、储备、供应、调运、财政激励等要求,打造稳定的粮食应急一体化供应链。

建设粮食应急保障云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5G通讯、物联网等技术,搭建集粮食储备、信息采集发布、数据分析应用、应急订单追踪、库存调度管理、配送管理、路线优化、结果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应急保障云平台,建立全省重点粮食生产企业数据库、政府和企业粮食储备资源数据库、应急物流运输企业数据库,实现粮食生产加工、储备调运、交通物流等应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平时重点用于对粮食资源实施科学化管理,辅助安全评估、决策预警,指挥保障应急演练等,应急时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迅速生成针对性强的粮食应急保障方案,激活供应链各方主体,精准调度粮食种类数量、配送方式、交通物流线路等,及时满足应急保障需求。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粮食应急物流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物流,采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配送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实施点对点、门到门的便利化精准配送。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应用,着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推动应急物流智慧化发展。

培育粮食应急保障人才队伍。对参与涉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人员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和防护培训,组织应急方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充分发挥行业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优势,建立粮食应急处置专家智库,定期为提升粮食应急能力提供决策咨询。依托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省级粮食应急保障示范企业、重点物流企业、大型专业化运输企业和平台,建立省级粮食应急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并动态调整,构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全省粮食应急运力储备队伍。

加大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要素支持。算好粮食应急保障对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大账”,加大对全省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级财政加大对成品粮储备、社会责任储备的支持力度,统筹现有专项资金,加大对科研攻关、专用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和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投入并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要素支持。对列入省级目录管理的重点粮食生产企业、粮食储备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给予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分享到:0 用手机看
中国粮食经济 | 关于提升江苏省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的若干思考

拍下二维码,信息随身看

试试用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观看此页面。